技術篇:關于涂料貯存及施工前后“病態(tài)”現象應對措施
1、混濁
清油、清漆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發(fā)現透明度差,混濁現象,就是病態(tài)。如稀釋劑選擇不當,用量太多或內含水份,往往是造成發(fā)渾的原因之一。由于清漆是膠體狀物質,它們的穩(wěn)定性主要取決于各種成膜物在溶劑中的溶解度,所選的稀釋劑溶解差,部分漆料不溶解,就會出現發(fā)渾。如短油度醇酸樹脂清漆,僅用200#溶劑汽油稀釋就不行。稀釋劑用量過多,會使膠體清漆破壞,析出樹脂,輕的發(fā)渾,重的還能成白糊漿狀,消除辦法可選用適當的溶劑或添加溶解能力強的溶劑。但已有糊狀析出,便不好挽救了。另外,如果稀釋劑中含有少量水分,引起發(fā)濁,也比較麻煩,因此,必須注意稀釋劑不應有水分存在。干料析出,特別是鉛干料,也易使透明涂料變濁,可以用加熱方法暫時除去由于鉛催化劑引起的混濁,但最好是過濾凈化。如果是混入水分引起的渾濁,或貯存溫度太低,油中的臘質在低溫中析出,可用加熱的方法暫時除去。
2、變稠
涂料在貯存過程中粘度逐漸增高,但它須與觸變性有所區(qū)別,由于溶劑揮發(fā)或溶劑使用不當或因氧化聚合等反應使粘度增高的現象稱為增稠。觸變則是在靜止狀態(tài)下極像肝化,但一經外力攪拌即可變的活動自如,它是由顏料和體質顏料的膨脹而引起的,這不能說是弊病,而是一種人為制造的特征。用它來防止涂料的沉淀和消除涂刷時產生流掛現象。
漆料酸性太高,與堿性顏料化合成鹽,能使涂料變稠,甚至凝成凍狀。顏料中含有水分或水溶鹽來洗凈也會使涂料變稠,其他則可能是溶劑的揮發(fā)及貯存溫度過熱、過冷所致。醇酸清漆若變厚,可以加一些丁醇來解決,貯存溫度過高,對某些遇熱要起反應的樹脂,當然要變稠,寒冷季節(jié),粘度自然會增高,但這不是涂料本身粘度的增高造成施工困難,建議貯存場所要使溫度保持在20℃左右。某些漆基應選用鹽基性顏料,容器要密閉,開桶后要蓋好,最好2-3天,最長一周內用完。3、變色
清漆所用的溶劑,有些極易水解與鐵容器反應,溶解一部分黑色鐵的化合物,清漆中的酸性樹脂也與鐵桶反應變成紅色。另外,清漆本身與盛器起反應使顏色變深。對色漆來說,各種顏料褪色和金屬顏料變綠、褪色的顯著例子是含有鐵蘭的蘭漆和草綠色漆,由于容器內空氣不足鐵蘭所起的還原作用使之褪色,但一經暴露于空氣,鐵蘭被氧化即行恢復。另一種變色是由于復色漆中幾種顏料比重不同,出現顏料的下沉上浮,在使用中只需充分攪拌即可恢復原色。金屬顏料(鋁粉、銅粉)的發(fā)烏或變綠,主要是油中或漆料中游離酸對鋁粉銅粉的腐蝕,使金屬失去光澤,可選用中性漆料。最有效方法實行分裝,隨用隨配。4、結塊與沉淀
在生產運輸過程中色漆產生沉淀,如攪拌后能重新調和,這屬于正?,F象。如沉淀后結塊,不能攪拌再分散就屬于弊病。原因往往是所用顏料比重大,顆粒粗,或填充料較多,漆料粘度太低,以及研磨分散不良,漆料對顏料的潤濕性不好,顏料與漆料產生反應,或相應吸附等等。防治方法是注意顏料與漆基的適應性,增加漆料粘度,加入觸變劑或潤濕懸浮劑。氧化干燥型涂料(如油性漆、自干型合成樹脂漆)在開桶時發(fā)生表面氧化,固化呈皮狀的現象,稱之為結皮。施工前必須除去,否則會使漆膜變粗,破壞漆膜的美觀。當裝桶不滿,易有空氣或桶蓋不平,即有結皮傾向。為避免結皮嚴重,施工時,最好把未用完的涂料桶內灑上相應的稀釋劑封閉表面,使之隔開空氣。近年來,防結皮劑的問世,可以從根本上較好的解決這一弊病。
如貯存場地不當,而天氣炎熱時,使罐內溫度增高,漆內的溶劑逐漸變成氣態(tài),使密閉的鐵罐緩緩膨脹,若不及時處理,漸漸會爆裂漏耗。如遇此現象時,可將罐蓋打開,泄出罐內氣體,然后封閉移置較涼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