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篇:關于涂料貯存及施工前后“病態(tài)”現象應對措施
1、混濁
涂料在貯存過程中粘度逐漸增高,但它須與觸變性有所區(qū)別,由于溶劑揮發(fā)或溶劑使用不當或因氧化聚合等反應使粘度增高的現象稱為增稠。觸變則是在靜止狀態(tài)下極像肝化,但一經外力攪拌即可變的活動自如,它是由顏料和體質顏料的膨脹而引起的,這不能說是弊病,而是一種人為制造的特征。用它來防止涂料的沉淀和消除涂刷時產生流掛現象。 漆料酸性太高,與堿性顏料化合成鹽,能使涂料變稠,甚至凝成凍狀。顏料中含有水分或水溶鹽來洗凈也會使涂料變稠,其他則可能是溶劑的揮發(fā)及貯存溫度過熱、過冷所致。醇酸清漆若變厚,可以加一些丁醇來解決,貯存溫度過高,對某些遇熱要起反應的樹脂,當然要變稠,寒冷季節(jié),粘度自然會增高,但這不是涂料本身粘度的增高造成施工困難,建議貯存場所要使溫度保持在20℃左右。某些漆基應選用鹽基性顏料,容器要密閉,開桶后要蓋好,最好2-3天,最長一周內用完。 清漆所用的溶劑,有些極易水解與鐵容器反應,溶解一部分黑色鐵的化合物,清漆中的酸性樹脂也與鐵桶反應變成紅色。另外,清漆本身與盛器起反應使顏色變深。對色漆來說,各種顏料褪色和金屬顏料變綠、褪色的顯著例子是含有鐵蘭的蘭漆和草綠色漆,由于容器內空氣不足鐵蘭所起的還原作用使之褪色,但一經暴露于空氣,鐵蘭被氧化即行恢復。另一種變色是由于復色漆中幾種顏料比重不同,出現顏料的下沉上浮,在使用中只需充分攪拌即可恢復原色。金屬顏料(鋁粉、銅粉)的發(fā)烏或變綠,主要是油中或漆料中游離酸對鋁粉銅粉的腐蝕,使金屬失去光澤,可選用中性漆料。最有效方法實行分裝,隨用隨配。 在生產運輸過程中色漆產生沉淀,如攪拌后能重新調和,這屬于正?,F象。如沉淀后結塊,不能攪拌再分散就屬于弊病。原因往往是所用顏料比重大,顆粒粗,或填充料較多,漆料粘度太低,以及研磨分散不良,漆料對顏料的潤濕性不好,顏料與漆料產生反應,或相應吸附等等。防治方法是注意顏料與漆基的適應性,增加漆料粘度,加入觸變劑或潤濕懸浮劑。 ![]()
|